大手笔!《光明日报》整版聚焦中医药:中医药
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7日6版
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传承创新实现突破,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养生保健潜力释放,海外影响日趋扩大,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
体验中医文化 感受中医魅力
10月22日,河北省内丘县平安小学学生在内丘县人民医院中药房体验称量中草药。当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河北省内丘县平安小学组织学生走进县人民医院中药房、国医堂等特色中医科室,识别中药材,学习把脉、刮痧、拔罐等传统中医知识,弘扬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新华社发
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作者:陈香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过去数十年,通过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挖掘经典,关注临床,重点攻关,在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以及中药的挖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临床疗效,产生了青蒿素等诺奖级的医药科技成果,凸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当前,我们要以传承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激发和释放中医药的潜力和活力,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应该看到,在目前的医疗和科研实践中,仍存在着中医药有效成分和安全性研究不充分、高水平临床研究缺乏、中西医诊疗范围不明确、中医药市场发展不规范等问题。
笔者建议:
第一,加强中医药有效成分及安全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
中医药是一座宝库,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极大推动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疾病预防保健。为了使中医药在生命健康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进一步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力争在中医药领域做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大力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具体来讲,需要进行更多高水平的多中心、前瞻性中医药临床研究,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基础医学研究,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作用机制和安全性,结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的发展战略,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取得更多的如青蒿素治疗疟疾、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等重大突破,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第二,将现代医学管理制度引入到中医诊疗实践中,建设中西医结合的国家重大疾病防治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这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中西医结合的国家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应进一步明确中西医及中医药专科的诊疗范围;在制订新的执业医师法时,考虑增加规范中医药诊疗行为的相关条款;应逐级建立中西医协作机制,制定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加快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国家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我国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水平;允许从事中医、西医诊疗的医务人员在一定情况下相互交叉,明确中西医执业类别转换的准入条件和培训考核细则,使中西医从业人员进行一定范围的合理流动,促进中西医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第三,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水平是中西医结合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术及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建议加大对中西医结合的支持力度,放宽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打通中西医结合人才职称晋升通道,健全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以吸引优秀的中医、西医人才进入中西医结合队伍。建立并完善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毕业后教育制度,制定不同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大胆探索“西学中”“中学西”等多种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尤其要加大“西医学习中医”的培养规模,吸引更多西医投身于中西医结合事业。以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内化专业人才发展的动力,加强专业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纵深度,打造高精尖专的业务团队。
上一篇:《细胞》子刊:中药贯叶连翘中一成分可促进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