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中医药

传统中医药治疗骨髓炎的研究现状

0 引言

骨髓炎(osteomyelitis)是一种骨感染性疾病,主要因人体内的骨髓腔、骨皮质和骨膜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原因以创伤性和血源性多见,临床也可由术后感染所致[1]。本病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生,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四肢长骨位置。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治疗周期过长,病情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传统中医药疗法对本病认识较为深入,以人为本、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的独特理论作为支撑,内治外治相结合,治疗骨髓炎疗效突出,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现将传统中医药治疗骨髓炎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骨髓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中医理论认为,骨髓炎根据其临床症状应归属于“附骨疽”、“附骨痈”等范畴[2]。其发病因素以正虚邪实为主,多因机体正气虚弱,复感六淫邪毒,深入骨髓所致;或因暴力外伤,导致肌肉骨骼受损,复感邪毒,阻滞经络,气血瘀阻而发。陈实功《外科正宗·附骨疽》云:“夫附骨疽者,乃阴寒入骨之病也,但人之气血生平壮实,虽遇寒冷则邪不入骨……皆由体虚之人……”表明附骨疽之所以发病,关键还是与机体正气不足有关,无力抗衡外邪,才会导致邪毒入骨,腐骨蚀髓。

本病起病较为急骤,初期以寒战高热为主[3,4],患者自我感觉患肢剧痛难忍,活动严重受限,查体可见患处局部皮肤发红,触之微热,压痛明显,舌苔发黄微腻,脉象滑数,呈现出一派热象;患病约3-4 周以后,邪毒入里化热,上述症状进一步发展,患处局部皮肤出现焮红甚至发紫现象,患肢肿胀较为明显,全身体温升高,呈稽留热且高热不退,此为脓肿已成;随后脓肿溃破,患处局部出现窦道,流出浓稠液体,长久不愈,或愈后不久再次破溃,疮口周缘皮肤色素沉着较为明显,此为骨髓炎发展晚期。

2 传统中医药治疗

传统中医药治疗骨髓炎历史悠久,临床基本上以“消、托、补”作为治疗原则,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内治外治相结合,内宜补益正气,增强机体抵抗力,外宜祛邪生肌敛疮,快速祛除毒邪。

2.1中医药内治法

中医内治法治疗骨髓炎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总体治宜清热解毒、通经活络、补益肝肾。

白海峰[5]等对创伤性骨髓炎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对附骨疽阳气不足、血虚寒凝导致的阴寒证患者应用温阳散寒、补血通滞的阳和汤(熟地、鹿角胶、麻黄、白芥子、姜炭、肉桂、生甘草)治疗,结果表明阳和汤能够改善患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减少阴寒证患者的复发率。邢玉琪[6]等在对家兔慢性骨髓炎(CO)的研究过程中,建立家兔CO 模型,应用中成药抗骨髓炎片(蒲公英、半枝莲、白头翁、紫花地丁、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研究其治疗作用,肌肉注射给药,对比白细胞计数、血清CRP 含量、胫骨组织NF-κB 表达等指标,结果表明抗骨髓炎片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排脓等功效,对CO 家兔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抑制致病菌、缓解骨髓炎炎症反应。俞华军[7]等对创伤性髌骨骨髓炎辩证论治,选取符合中医附骨疽(脓毒蚀骨证)的骨髓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在手术的基础上,予以仙方活命饮(金银花、防风、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浙贝母、白芷、陈皮、赤芍、甘草、当归尾、乳香、没药)治疗,热毒重者,加野菊花和蒲公英、地丁;痛甚者加田七、延胡索;气虚加党参、黄芪。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仙方活命饮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脓毒蚀骨期能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溃坚的疗效。苏建光[8]和郭世涛[9]等在研究五味消毒饮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时,二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与中药组对照研究,组方: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天葵子、连翘,紫花地丁、鱼腥草、炙山甲。气血亏虚加桂枝、黄芪与生姜;毒热炽盛加丹皮、桔梗和生地;体虚乏力加川芎、白术和当归;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组患者临床症状比对照组缓解较快,而且体温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也比较短,复发率较低。这表明传统中医药在辨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基础上,能消除局部症状、促进临床恢复愈合、减少不良反应、预防复发。

2.2中医药外治法

中医药外治法作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因其用药相对比较集中,能直达病所,且具有副作用较少的优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对于骨髓炎的治疗,应贯彻“腐肉不去,新肉不生”的思想,通过局部外敷、熏蒸、泡洗等方式祛除邪腐,改善血运,促进局部肉芽组织生长。

上一篇: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前期的现状与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

Top